來源:
2020年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,將保中小微企業作為保市場主體和保居民就業的主要抓手。在政策推動下,小微經濟持續好轉。2020年12月“經濟日報—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”較上月提高0.1個點,小微指數連續八個月穩中有升,反映出小微經濟保持穩健復蘇態勢。
分項指數、區域指數和行業指數大多呈現持續好轉態勢。八個分項指數“三升兩平三降”。其中,融資指數大幅上升0.5個點,反映了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持續好轉,大多數行業小微企業融資難度有所下降,融資需求有所上升。風險指數上升0.3個點,幾乎所有行業小微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和回款周期都有所加快,反映了經濟進入正向循環。擴張指數提高0.1個點,各行業新增投資大都有所提高。市場指數與績效指數與上月持平,農林牧漁、交通運輸、制造業和服務業營業額有所提高。采購指數下降0.2個點,制造業、交通運輸業、批發零售業采購量和庫存有所下降,建筑業和住宿餐飲業庫存上升。信心指數下降0.2個點,其中制造業和建筑業信心指數下降較多。成本指數下降0.1個點,制造業、交通運輸和住宿餐飲業總體經營成本有所提高。六大區域指數呈現“三升兩平一降”態勢,中南和西北地區各上升0.3個點,華北地區上升0.1個點,華東和西南地區與上月持平,東北地區受疫情影響,市場、擴張和績效指數有所下降,總指數稍降0.1個點。七大行業小微指數呈現“六升一降”態勢,除制造業下降0.1個點外,其他行業小微企業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,住宿餐飲業上升最多達0.6個點。
小微經濟持續向好有眾多原因。從小微指數本身反映的情況看,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環境不斷好轉,經濟向好使得企業運營風險下降,投資活動穩步擴張。消費的復蘇帶動住宿餐飲、交通運輸、批發零售和服務業的小微企業經營逐步恢復。生產生活的恢復也使得除受疫情影響的東北地區外,其他各地區小微指數穩中有升。
從深層原因看,小微經濟的不斷好轉源于兩個重要因素。第一是宏觀經濟整體好轉。2020年12月經濟恢復向好勢頭繼續鞏固,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、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繼續位于年內較高運行水平,連續10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。工業增加值呈現逐季回升態勢,2020年三季度已經高于整體經濟增速。2020年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然累計增長率為負,但降幅持續收窄。尤其是近期出口持續增長帶動經濟好轉,外貿對經濟貢獻由負轉正,起到了積極拉動作用。第二是政策仍在持續助力小微經濟,針對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相對寬松,小微企業的財稅負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。
雖然持續好轉,但小微企業未來持續發展尚存壓力。第一,部分應對疫情的稅負減免政策在2020年底到期。比如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政策2020年底到期,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也于2020年底到期。第二,小微企業指數雖然穩中有升,但絕對值仍然在相對低位運行,上升壓力仍在。第三,宏觀環境仍有待進一步改善,尤其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投資增速的差距持續拉大,表明消費的復蘇仍然相對緩慢。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程度仍有待繼續提高,經濟復蘇的微觀基礎尚需進一步筑牢。
在此背景下,仍需繼續推進各項扶持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。要千方百計維護宏觀經濟和小微經濟穩定復蘇的局面,視情況調節小微企業稅負水平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、合理適度,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、穩定性、可持續性。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,繼續堅持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。同時,應持續改善企業生存環境,減少各種市場扭曲,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。(孫文凱)